夏日持续的 “烧烤模式” 下,冷链物流进入 “超负荷运转” 状态。冷库作为生鲜、医药等民生物资的 “保鲜堡垒”,其安全运行直接关乎生产、存储、运输全链条的稳定。然而,近年来氨泄漏事故仍时有发生,这些案例无不敲响警钟:冷库安全无小事。
氨气泄漏的危害极大。从安全风险来看,当氨气浓度达到 15.5%-27% 时,遇明火会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从健康威胁来讲,氨具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低浓度时可引发眼、鼻、呼吸道灼痛;浓度升高会导致剧烈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高浓度下则可能引起抽搐、昏厥,甚至因喉部痉挛或肺水肿导致窒息身亡。
防止液氨制冷系统泄漏安全须知
一、监测:实时感知筑防线
在涉及氨气的作业环境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监测措施。作为专业氨气报警设备制造商,我们强调:需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为应急处置奠定基础。
根据新国标规定,在氨气存在的场所,以7.5米为半径圆的范围内就应该安装一个氨气探测器,氨气探测器对工业环境爆炸下限范围内的氨气气体进行连续监测,并将气体浓度及系统信息传输给氨气报警控制器,进行识别及处理;当空气中监测气体的浓度大于报警预设值时,氨气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平台推送报警信息至相关人员实现物联互通(选配物联功能),提醒采取紧急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二、报警:响应启动联专业
接到报警器声光提示或物联网报警信息后,相关人员需立即核实泄漏情况(结合探测器数据确认泄漏位置、浓度等级),第一时间启动对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预案。报告时需准确说明关键信息:泄漏发生地点、实时氨气浓度、泄漏源类型(容器 / 管道)、周边人员分布及撤离情况,快速向消防救援、应急管理等部门报告,确保专业力量携带防爆设备、防化装备迅速介入,缩短响应时间。报告信息需做到准确、简洁,避免遗漏核心要素。
三、警戒:精准划界护安全
确认泄漏范围后,立即依据氨气扩散速度、风向风力及浓度数据划定警戒区(最小半径不小于 50 米,浓度超过爆炸下限 10% 时需扩大至 100 米以上,密闭空间需进一步扩大),设置警戒线与警示标志(含 “有毒气体”“禁止入内” 标识)。通过广播、对讲机、现场引导等方式,通知警戒区内及下风向周边人员沿逆风或侧逆风方向快速撤离至安全集合点,严禁一切车辆(尤其是非防爆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防止误入危险区域扩大伤亡。
四、禁火:全域控火防爆炸
警戒区划定后立即实施全域禁火管控:切断区域内所有非防爆型电气设备电源,熄灭所有明火(含吸烟、动火作业),禁止使用非防爆工具(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进入危险区前需用水枪对地面、设备表面喷水增湿,降低静电风险;作业设备必须可靠接地,使用防爆工具操作,避免静电积聚引发爆炸。因氨气在 15%-28% 浓度范围遇明火会引发爆炸,禁火措施需贯穿处置全程,由专人巡查监督。
五、堵漏:科学处置控源头
在确保操作人员佩戴正压式呼吸器、防化服及防护手套的前提下,根据泄漏类型精准处置:
1、管道破裂:采用木楔填塞、专用耐腐蚀堵漏剂封堵或卡箍紧固;
2、容器小范围泄漏:翻转容器使泄漏口朝上,减少液体漏出;
3、临时封堵后:需用防爆胶带加固,严禁使用水泥等易被腐蚀材料(水泥遇氨会发生化学反应失效,无法有效封堵)。
堵漏过程需全程监测浓度变化,一旦浓度超标立即撤离。
六、泄压:降压导流减危害
若流程管线完好,优先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氨导入紧急事故罐(需缓慢开启阀门,避免压力骤升),降低系统压力;针对容器泄漏,可采用 “注水升浮法”—— 向容器内注入清水,利用水的密度大于液氨的特性抬高液氨与气相界位,使泄漏部位处于液相覆盖范围,减少氨气挥发。泄压操作需缓慢进行,避免压力骤降引发二次泄漏,全程记录压力变化与导流量。
从 “保鲜堡垒” 到 “安全堡垒”,冷库的每一度温控都关系着民生底线。氨气泄漏防控作为冷库安全的核心,需将监测(设备感知)、报警(人工响应)、警戒(范围管控)、禁火(风险隔离)、堵漏(源头控制)、泄压(压力调控)各环节闭环衔接,形成全流程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氨气报警器的预警作用,才能让冷库在守护民生物资保鲜的同时,筑牢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坚固屏障。
版权所有:济南本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鲁ICP备13015529号-2